发布日期:2025-04-18 04:41 点击次数:104
金融投资报记者 廖小涛 薛蕾 北京报道
3月28日,北京首钢园摇身一变,成为了科幻的梦幻舞台。以“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在此盛大开幕。
开幕式上,科幻大会数字人IP“幻幻”惊艳亮相。它乘坐飞行器从屏幕中极速穿梭而出,摇身变为双足仿真机器人,灵动地走到现实世界的主持人身旁,并与其亲切互动。流畅的动作、自然的神态瞬间点燃现场气氛,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科幻与现实的奇妙融合。
开幕式主会场内,利用虚拟现实、裸眼3D、沉浸式空间投影等技术,结合高清晰度渲染影像,徐徐展开未来的赛博朋克画卷。
会场外,一场场令人目眩神迷的未来生活预演接连上演。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内,数百台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数据采集;在首钢园工业遗存料仓2000余平方米空间内,同时看到饕餮和恐龙,体验到多种沉浸式科幻技术;走进2025北京科幻嘉年华现场,道路两侧无数机器人举手打招呼……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一角。
置身其中,科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体验。然而,在尽情感受科幻魅力的同时,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随之浮现: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科幻内容,究竟该如何切实地赋能日常生活?那些看似高不可攀、高端前沿的科技,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
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式现场,《三体》作者、知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上台演讲。
01
通过脑电波遥控无人机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通过脑机智能控制无人机群。
在2025北京科幻嘉年华现场,人群之中,电脑屏幕前坐着一位年轻人,头上戴着一顶白色且带有绿孔的特殊帽子,从绿孔中延伸出的“触角”十分惹眼。在他身后,无人机群齐齐飞行。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无人机群的飞行竟然完全受控于这位年轻人的意识。
金融投资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是一款脑机智能无人机集群编队控制平台,现场讲解人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李阳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严伟栋。据他介绍,该技术通过采集大脑信号,可以在线解码大脑意图,从而实现对无人机队列变换的精准控制。
相较于其他同类技术,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严伟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技术实时性较强,能够快速响应大脑发出的指令,同时抗干扰能力也非常突出,在复杂环境下依然能稳定运行。”
“
严伟栋进一步解释道:“头上戴的这顶帽子,专业名称是脑电电极帽。绿孔部分分布着高精度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采集大脑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信号,经过复杂的深度学习算法处理,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无人机能够识别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无人机队列变化控制。”
”
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据严伟栋介绍,在消费电子领域,可借助脑机训练游戏,助力用户训练大脑专注度,提升专注力水平。
01
在低空经济领域,利用脑机智能实现无人机群编队控制,可在地震、火灾现场发挥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救援效率;也能用于地质勘察,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还能在高空物流中实现协同转运,优化物流配送流程。
02
在临床康复领域,脑机康复训练系统能促进脑神经功能重塑。对于脑认知功能下降患者及脑偏瘫患者而言,通过该系统的训练,能够逐步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03
在智能家居领域,脑机智能可与人形机器人实现实时交互。一方面,能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慰藉,通过机器人的陪伴交流,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提升智能家居生活水平,老年人凭借大脑指令就能控制家中设备,如开关灯光、调节室内温度等,让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02
情感陪伴机器人掀起热潮
在今年的科幻大会上,金融投资报记者留意到,“情感陪伴型机器人”成为主流,各类情感机器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谁能拒绝一个会在你说话时,睁着大眼睛注视着你的萌妹机器人呢?
“吉祥老师”就是一个大眼萌妹机器人。她是一个小女孩形象,当有人在她旁边说话时,她偶尔会侧耳倾听、偶尔会点头认可,大大的眼睛扑闪扑闪,可爱之极。
据了解,“吉祥老师”由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系与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联合推出,专注于为孤独症儿童康复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据现场演示人员介绍:“吉祥老师通过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情绪训练等一系列AI课程,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训练,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与他人交流的信心和能力。”
智瞰深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仿真人形机器人“飘飘”同样吸睛。作为本届科幻大会“幻幻”的“姐姐”,“飘飘”有着独特之处。其面部拥有25个面目关节,能够生动地做出微笑等丰富表情,在现场承担着导览工作。
不过,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上述情感机器人尚且处在试验阶段,均未实现量产。谈及原因,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个人的情感需求都不同,需要的陪伴也不同。陪伴是定制化的私有内容,陪伴机器人大概率也是定制化的。”
在另一位技术人士眼中,他认为无法量产的原因是目前的技术能力有限,很难兼顾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量产需要等待后期技术稳定。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系副研究员王菁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情感陪伴机器人的需求量非常大,后继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随着技术的发展,情感陪伴机器人能更精准地感知理解人类情绪,提供更贴心的支持陪伴。”
03
探访机器人 “求学” 之地
机器人服务于中关村论坛,是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之一。从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至今,记者已经在不同场馆与至少20台机器人进行了互动。这些机器人是怎么训练的?当科幻大会开幕当日,记者走进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心中的疑问有了答案。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一角。
“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负责人张钦锋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通过机器人数据训练场,能带来三方面的应用变革:一是通过真实数据考核突破深度鸿沟,将真实数据作为突破点;二是推动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三是让机器人真正落地到生活中,解决用工难、用工荒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
机器人训练场大厅主要分为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集中训练区,机器人在这个区域能学习到一些通用技能,例如抓、取、放等动作。该区域密集放置了80台机器人,进行抓取动作练习。
另一侧则是真实场景的试验场地。在大厅刚进门的位置,是咖啡拉花机器人。数据采集师手戴传感装备,一对一地教机器人如何拿起一张纸巾。继续往前走,还有教机器人开水龙头、打扫沙发、叠衣服、浇水等等,大约20台机器人在不同的场景忙碌着,现场感十分热闹。
“大概一个动作会录入200次左右,机器人才能学会。想要机器人动作连贯,就需要更多的数据。教的动作越多,机器人学得越多,后期就会更精准。”其中一位数据操作员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
据了解,在不同的场景,机器人学习的动作也是不同的。当数据操作员“教”会机器人如何去操作、如何完成任务时,过程中会记录相机的数据、手机的数据、底盘的数据或末端执行器的数据等。
“这些数据对整个行业来说非常有意义,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反哺模型并让模型迭代,从而加快机器人行走行业的发展,而机器人行走行业的发展又会产生更多的数据,这样源源不断地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张钦锋说。
在2025中国科幻大会上,前沿科技亮点众多。面对这些展示,大众满怀期待。“期待这些前沿科技能尽快融入日常生活中,也许以后早晨能靠脑机智能轻松起床,家中有机器人帮忙干活,遇到灾害时无人机能快速救援。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期望都能实现,真正让科技赋能生活。”前来观展的市民张先生感慨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王明峰 3月30日上午,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
雪融花开,蝴蝶飞来,又到了赏春踏青的时节。 虽说早春总免不了“倒春寒”...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3月...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3月31日神工股份(68823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3月27日召...